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为什么上海人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?

    信息发布者:二里河社区
    2022-04-24 22:53:52   转载

    图片

    为什么上海人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?”

    其实《摩耶夫人》公号文《上海人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》已经作了悲情回答。

    即使撇开这篇文章,国人也能感受到上海人当下仍处在疫情肆虐下的“水深火热”之中,很揪心。不管是官方关于“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,疫情(近日播报数据)仍处于高位运行”,还是网络微信传播的抖音、电话音频、段子等坊间消息,都给人这样的信息:

    上海抗疫可能达到了“确保2500万人在36小时内完成检测。最迟6天日出结果”,却未必实现了“所有阳性人员都应收尽收”“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”,特别是4月11日(从全员检测开始的一个星期内)之后让上海回归正常的目标。

    远离上海的人,显然无法回答上海人为何忍耐已经到了极限,但经历过两年前武汉抗疫的武汉人,是可以回答“武汉人为何能够忍耐76天封城”这个话题滴。

    应该说,武汉疫情的最初阶段是前所未有的恐惧,因为死亡率高,因为猝不及防,封城令之后,全城就静默了。后来,一直有较高死亡率这把利剑高悬。经历过恐惧的人,对于其它困难和压力,就都“以逸待劳”,不至于很脆弱了。有什么困难比“死”更可怕?

    重大疫情引发次生灾害无法避免。由于突然和缺乏经验,因防控新冠而耽误常规病基础病治疗和造成生命损失的事,相比较今日上海也许更多,但当时市内公开传播得并不多。有些悲惨故事是疫情后期才披露出来。

    武汉疫情爆发,最开始矛头指向华南海鲜市场,疯传是少数人吃野味引起的,并首先在武汉爆发,武汉人对此有种深深自责感。为此,武汉人接受封城,默认用最原始的办法,欲将病毒困死在武汉。

    武汉疫情处于峰值,将许多医院挤爆时,有些市民认为是我们的医疗系统没有应对好。武汉历来被说成中部医都,医都应付不了疫情,怪谁啊?还是后来的“医疗挤兑”一词,让我们稍有释怀,众多医院不堪重负是理所当然的。发达国家的医疗也不过如此。

    那种社区工作人员无力应对无数患者求救和生活困难求助的情况,武汉也曾发生过。当时记录过市民埋怨社区这种民情的我,曾表达过一种强烈的愿望,就是救治一线的工作,武汉自己已经无力扛下去,那么武汉没有理由又乱了或放弃后方的社区防控。这种向内找原因的思维,相信不只是我一个人。那时,社区干部在巨大压力面前吃不屑、想撂挑子的事,也有,但没有形成冲击力很强的新闻。

    从每户居民储备封城生活物资来说,武汉封城恰逢春节,自然会有比平时充足的储备,但当时也没有想到会封城76天。尽管中央和全国各地对武汉的保供相当给力,仍然在食品和药品的家庭储备上难以满足真实需求。仅我们两大家而言,在后期就有家庭吃得米缸见底,至少有几家变三顿成两顿。这种情况在当时海量的微信信息中,也算不了什么。

    来武汉抗疫的外来军民医护力量不会少于今天的上海。庆幸庞大的援军不仅实现了“零感染”,更可贵的是,没有听说武汉人对援汉人员不敬或双方起冲突的事。不管是共同抗疫的武汉人,还是居家隔离的武汉人,大家自始自终从心底把援汉人员当贵人,惟恐怠慢了来帮助我们的人。

    与上海人这次封城以“6天出结果”为预期不同,武汉疫情期间,市民是以“14天”为时间单位的,即使是以14天为一个周期,武汉人万万没有想到会封城5.5个周期。76天,武汉也出个几次“洋相”,也有争议,却似乎还没有人发出“我们已经到了无法忍耐的极限”这样的哀叹,倒是在寒冷的夜空,“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”——这吼声曾震撼了神州。

    这背后的原因,我认为主要有这么几点:

    从市民特点来说,武汉人性格粗犷、大度,能吃苦、能扛事。具有码头文化的武汉人,外人以为脾气比较暴,实际上武汉人还是比较认理的,不会无端向外转嫁自己的怨气。扛得住,死扛。扛不住,“不服周”的性格,决定了不会轻易认怂;

    从城市气质来说,虽然武汉与上海同称为“大”,但在中国城市排行榜和发展坐标来说,它一直是个追赶“标兵”的“追兵”角色。是追兵,自然没有那种睥睨天下的架式。在自己落难得到帮助时,自然会低调,会反求诸己。武汉疫情后期也有全城核酸检测这样的户外活动,武汉人就演不出街头“时装秀”;

    从当时媒体对武汉抗疫定位来说,“英雄的城市、英雄的人民”是一个很有正面导向性的社会性暗示。打个不恰当比喻,当大人说一个孩子是个“乖孩子”,这个孩子十有八九会更懂事。“武汉胜,则湖北胜。湖北胜,则全国胜”,这样的加持,让疫情笼罩的武汉三镇氲氤一股英雄气;

    由武汉在全国超特大城市中的地位所决定,这座城市绝对没有几个老牌一线城市那样的满满自信。虽然近些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,在发展速度和一些行业和领域屡有高光时刻,但至少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面前,武汉一直甘当“小学生”。

    以城市气质和市民性格,武汉就不是那种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擅矫情、会嗲、就嚷嚷“我受不了啦”的角。相反,武汉人想得更多的是,风雨过后,做好自己,回馈国家,继续追赶。两年多,重启的武汉就是这样做的。

    “大家头势(发饰)弄弄清爽,皮鞋擦得铮铮亮,做核酸时候,脚不要抖,头抬起来,让全国人民看看,兄弟虽然落难了,腔调还是要有的。”这个段子引发全国人民的笑意还挂在脸上,一个多星期之后,上海人怎么就到了无法忍耐的极限呢?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